以刀作笔 以石为纸!李白诗词在雾山石上“跳跃”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7日
李白纪念馆是为纪念唐代诗人李白而修建的仿唐园林建筑群,位于绵阳江油的昌明河畔。占地4万余平方米,馆园古朴典雅,花木掩映,风光清幽秀美,使人流连忘返。
走进李白纪念馆,除了与诗仙来一场跨越千年的邂逅外,一定不能错过的还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雾山石刻 。“窦圌山不算高,只在观雾山半山腰。”民间流传的这句顺口溜,说的是江油市武都镇附近的观雾山,雾山石刻所用的石料就来自观雾山。
雾山石刻作为一种传统民间雕刻工艺,经采用精细的雕刻工艺表现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制作出以砚台、壁画、屏风为主的系列产品,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收藏和实用价值。
目前,这项技艺仅存于江油市。雾山石刻非遗传承人周敏,23岁开始随师傅学习石刻工艺,至今已有27年,作为江油独有的石雕艺术,雾山石刻也是李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代表作品有大型浮雕《李白故里胜迹图》《饮中八仙图》《李白行吟图》,表现李白诗意和故里山水的“学士砚”“龙须砚”“李白诗意镇纸”“屏风”等。
“这个砚台当时的毛料有两吨半重,耗时一年半。当时是我们老师两个人,根据李白的诗《蜀道难》的诗意创造的这个全国最大的雾山石山水砚。” 周敏说。
纵观整块巨砚,仙雾缭绕的峰峦、飞流直下的瀑布、蜿蜒逶迤的河流,展现了李白诗歌描绘的蜀道风貌。雾山石刻所采用的原料石必须纹理自然,色黑如墨,质细如玉,经过采石、开型、出坯、绘样、雕刻、镶嵌、题诗、落款、收细、打磨、抛光等10余道工艺流程才能成型。
雾山石刻产品都是纯手工雕刻制作,镶嵌在李白纪念馆的“李白故里胜迹图”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幅雾山石刻作品,据说是4位雕刻师傅耗时一年才刻画出江油的八大景观。游客们来到这里不仅感受李白文化,还可以看到江油的风土人情。
非遗与景区碰撞,能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江油的非遗文化,进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责任编辑:游仪
关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度传承活动评估情况的通报
(10/23)重磅丨文化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公布
(08/08)“四川评书”非遗传习基地在安州区秀水镇授牌
(07/14)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
(05/10)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召开2023年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培训会
(04/25)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指示 | 四川: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 增强巴蜀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
(04/25)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04/11)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
(02/23)新华文摘丨王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理论内核与实践路向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