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服务号

订阅号

精准扶贫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准扶贫

2021年四川非遗购物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羌族草竹编研学体验培训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7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统一部署安排,四川非遗会同多个电商平台于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2日)联合举办"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2021年"四川非遗购物节",重点聚焦四川省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上线销售与四川非遗优质网店推广,展示销售成果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推出了【2021年四川非遗购物节 |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专栏,介绍四川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线上店铺和产品,囊括美食、服饰、工艺多个品类,敬请期待!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是扶贫车间的重要形式,由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会同扶贫部门认定和管理,并由扶贫部门纳入脱贫攻坚项目库、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全面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非遗相关人员就业增收、促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做出贡献。

 

       今天我们要探访的是北川羌族草竹编研学体验培训遗扶贫就业工坊


工坊名片
工坊名称:北川羌族草竹编研学体验培训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项目名称:羌族草编制作工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在地址: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羌族草编制作工艺是北川羌族聚居地流传的一种草编技艺,以草鞋编织、棕编生肖动物昆虫和草制麦秆画为主。羌族草编作为最具羌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华夏民族的祖先大禹在治水时穿着的草鞋和披着的蓑衣。


01.jpg


       羌族草编的原料是在四川广泛生长的棕榈叶,但符合草编需求的还要经过精心挑选、特殊处理。棕榈叶一般筛选半年生、无损坏的、向阳的叶子,这样韧性和厚度更好,编出来的效果也更好。然后经过蒸煮晾晒一系列反复处理,草编所需的叶子才算制作完成,这样制作出来的草编易长期保存,也不会变色、变形。


06.png


       2015年,羌族草编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市(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扶贫故事


       为了让北川羌族草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带动当地脱贫攻坚,羌族草竹编研学体验培训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


02.jpg


       工坊以培训、体验、制作、展示展销为一体,解决了周边11人的就业,更有50余位羌族妇女通过居家就业的方式,进行草编、竹编编织,由工坊回收产品经过统一包装后推向市场。



03.jpg


       2019年4月羌族草竹编研学体验培训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被授予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称号。2020年被列入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名录。而这些成绩离不开工坊的带头人——黄强,一位带着情感和梦想,坚守羌族草编制作工艺的绵阳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04.jpg


       黄强先后成立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和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创办了禹羌传承职业培训学校,建立草编传承培训生产基地16处,建立草编专业合作社5家,解决就业超过100人,带动就业超过200人,组织培训8000余名农村留守妇女和残疾人朋友学习草编技术、加工草编产品,同时回收草编成品,让乡亲们脱贫致富。


       在黄强的带领下,工坊研发出了草编摆件系列、草编昆虫系列、草编龙系列、草编盆景系列、多编系列等十余种系列产品,包括草编冰箱贴、保健草鞋、草编挂件以及草编工艺画等上千个品种,其中申报版权专利850多项。



05.jpg


       颇具创意的草编作品多次走出国门,远销芬兰、挪威、英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由黄强组织开发设计的多项旅游产品也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其中,“草编中国龙”参加2012年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欧洲巡展,被芬兰国家森林博物馆收藏。


       当前,工坊建立了自己的宣传销售平台,进行线上销售,让大山深处的非遗草编也能发挥出独特的脱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