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致敬奋斗者|陈云珍:我的中国梦就是传承梦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09日
人物名片
陈云珍200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成立了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带领350余名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士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自我价值,过上了美好生活。2012年6月,陈云珍被评为省级羌族刺绣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2015年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陈云珍创办“扶贫公益作坊”免费培训绣娘多达20000余人次,带动500余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奔上了小康之路。
人物故事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在北川新县城巴拿恰云珍羌绣馆,陈云珍和绣娘们正围坐在一起,构思着如何将石榴籽和羊角花这两种寓意着民族团结的元素融入到作品“初心”里,她要将这件羌绣作品带到北京,作为绵阳人民和羌族同胞对党的二十大的献礼。
今年5月,四川省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选举产生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陈云珍作为四川羌族地区唯一一位党代表入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北川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没有我传承羌绣的梦想。”谈及自己即将到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陈云珍激动不已。
传承+梦想
把羌绣传承下去
发扬光大
陈云珍出生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一个羌寨中,从小就对羌绣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
“记忆中,妈妈总是在不停做羌绣。她的手艺在我们当地最好,绣之前都不用画样,直接就绣,还活灵活现的,真是一绝!”在母亲的熏陶下,陈云珍9岁时就有了第一件完整的作品。那是一双鞋垫,绣的是一朵紫色的羊角花。
2003年,她所在的羌寨建起了新寨,取名五龙寨。寨子开寨后,旅游业迅速兴起,迎来各地游客。开寨没几天,一位浙江游客就看中了她围在身上的围裙,非要买走。
陈云珍回忆时说道:“一件围裙卖了550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以前我们只知道羌绣是我们羌族人不可缺少的物品,还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喜欢羌绣、支持羌绣。”
从此,一颗梦想的种子在陈云珍的心中萌芽并快速地生长:一定要把羌绣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在她的带动下,寨子里的姐妹们一边跟陈云珍学习,一边拿出绣品出售,绣出了许多优秀作品。五龙寨的羌绣一时远近闻名,不少羌族妇女利用农闲时间做羌绣,每年收入过万元。
1993年7月,陈云珍被推选为村妇女主任。2000年12月,陈云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深知肩上的使命,坚定了传承羌绣的梦想:让羌绣成为特色旅游产品,帮助山寨脱贫致富。
传承+带动
让羌绣技艺惠及更多
需要帮助的人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羌绣艺术遭到巨大破坏,大量羌绣精品被埋于瓦砾之下,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号召、指导和帮助下,拯救这一古老艺术的重担就落在了陈云珍等一批技艺精湛的绣娘肩上。
“作为党员,作为尔玛人(羌族儿女),不能因为地震,就让羌绣葬送在我们手里,决不能让羌绣成为后人的记忆。我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个担子挑起来。”
此后几年里,陈云珍穿行于茂县、北川、平武等羌族地区之间,火堆旁、讲台上,都能见到她为羌绣传承忙碌的身影。2012年6月,陈云珍被评为省级羌族刺绣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
“羌绣不仅是用来看的,更要让它产生价值,让更多的人通过羌绣这门技艺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帮助地震后大量留守妇女、残疾人士实现居家就业,陈云珍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主动“揽”起了徒弟,谁家有困难,她就主动帮忙。震后,她带动350余名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士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自我价值,过上了美好生活。
今年51岁的擂鼓镇农民赵义琼在地震中失去了双腿,加之丈夫因病去世,家庭生活十分困难。陈云珍得知后,主动上门招收她为徒弟,几年下来,学成后的赵义琼凭借羌绣技艺实现自给自足。陈云珍说,像赵义琼一样的残疾绣娘,按照计件计酬,每月人均收入少则几百元,多则一两千。
2015年陈云珍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此后脱贫攻坚的七年时间里,陈云珍创办“扶贫公益作坊”,免费培训绣娘多达20000余人次,带动500余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奔上了小康之路。
传承+创新
让羌绣走出羌山
走向世界
“民族文化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这样才能‘活起来’。”陈云珍说,2015年,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面临羌绣产品单一、现代化不足,游客不买单等问题。
为了帮助妈妈渡过难关,两个大学毕业的女儿放弃外面优越的就业机会,毅然回到妈妈身边,提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理念。
几年来,陈云珍带领女儿通过外出学习、参观,不断地摸索和努力,新开发的系列产品不再局限于衣服、腰带、帽子、鞋垫等,还增加了饰品、文具、箱包等,2019年她们开发的新产品获得了“四川省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羌绣作品从小小的合作社走入了西南科技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课堂,也走入了成都、深圳、天津、澳门等城市展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个浑厚而古朴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现羌族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
“自己能够走到今天,我必须感恩党、感恩祖国。”在建党百年之际,陈云珍收到了来自湖南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颁发的《捐赠证书》,她的羌绣作品《毛主席头像》被该馆收藏,成为毛泽东纪念馆收藏的首幅羌绣伟人头像作品。
同时,陈云珍和绣娘们还绣制了“五星红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抗疫”“红船”等一幅幅主题羌绣作品,映照了陈云珍的赤诚之心。
陈云珍说:“我的中国梦就是传承梦,羌绣技艺能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能为群众增收增添一条道路,能为家乡发展多做一些实事,我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内容来源:绵阳观察 四川观察
记者:李春梅
制图:唐为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关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度传承活动评估情况的通报
(10/23)重磅丨文化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公布
(08/08)“四川评书”非遗传习基地在安州区秀水镇授牌
(07/14)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
(05/10)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召开2023年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培训会
(04/25)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指示 | 四川: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 增强巴蜀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
(04/25)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04/11)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
(02/23)新华文摘丨王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理论内核与实践路向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