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服务号

订阅号

申报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申报指南

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相关情况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2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23-09-21 20:15 发表于北京



640.png


9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总体情况、筹备情况、重点活动安排。新闻发布会由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张旭霞主持。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石泽毅同志介绍了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总体情况。


微信图片_20230922162954.jpg

石泽毅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于10月12日至16日在四川成都举办。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将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布20周年,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等主题,组织开展天府大巡游、非遗成都论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国际手工艺展、国际非遗授权展、道明—青神国际竹文化周、巴蜀国际非遗美食周等活动。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创办于2007年,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承办,迄今已成功举办7届,是世界范围内首个以非遗为主题,以推动非遗保护事业为宗旨的大型文化节庆活动。自创办以来,成都国际非遗节已累计举办了2000余场活动,邀请了9000多个非遗项目参展、600余支表演队伍参演,吸引了130多个国家(地区)和非政府组织的近6万名代表和2000多万市民游客现场参与,成为国内外积极关注的一项国际非遗盛会。


成都国际非遗节体现了中国政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宣传非遗保护成果、交流非遗保护经验的国际盛会,同时也是展示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西部地区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志勇同志介绍第八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有关活动安排。


微信图片_20230922162102.jpg

陈志勇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继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之后的又一场盛会。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布20周年,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以“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通过五洲非遗、神州非遗、巴蜀非遗、云上非遗四大板块30多项特色鲜明的非遗主题活动,生动展示近年来国际社会履约实践成果。经初步统计,将有900多个非遗项目、68个国家和国际代表和5000余名国际代表参与第八届非遗节。   


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重要活动有以下几项:


一是天府大巡游,彰显人类文化多样性。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将以盛大的天府大巡游拉开帷幕,这也是时隔12年之后天府大巡游的首次回归。届时将有超过40支极具特色的国内外传统表演队伍在主会场及成都街头,再现千鼓齐鸣万人同乐的盛况,以百花齐放的传统演出呈现五洲风情。


二是五洲非遗,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非遗成都论坛”是成都国际非遗节的学术活动品牌。本届论坛将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发表20周年,邀请140余位国内外非遗专家学者,回顾国际社会履行《公约》实践,深化非遗保护交流互鉴。此外,国际手工艺展将邀请法国、波兰、智利等15个国家的手工艺精品参展并进行现场活态展示,着重展现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项目成果,推动传统工艺类非遗的国际交流与跨界合作。国际非遗授权展将邀请80个参展单位和80个国内外买家团参展,举办多场授权推介活动,推进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激发文旅消费和创新活力。


三是神州非遗,助力非遗绽放时代光彩。以“融入现代生活,共享多彩非遗”为主题的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以体验性为核心,沉浸式展示我国非遗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以来,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过程中绽放出的迷人光彩。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期间还将举办传统医药大会,开展传统医药非遗保护发展论坛、传统医药非遗健康咨询等多项活动,着力展现传统医药在全民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


四是巴蜀非遗,聚焦巴蜀文旅走廊建设。深入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加强双核联动,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将结合在地非遗资源,将在成渝两地开展成渝双城同根同源竞技展、巴蜀国际非遗美食周等活动,在各四川省大景区、古镇、街区、社区广泛开展非遗社区实践活动。


五是云上非遗,持续放大节会品牌效应。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将联合新媒体、头部电商、社交电商全力放大媒体及社交声量,首次打造线上非遗节,并与线下场景有机联动,通过网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为非遗节注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驱动力量。


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今年7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发出热情邀请: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介绍本届非遗节在策划组织上的特色亮点以及四川省在非遗保护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微信图片_20230922162206.jpg

宋秋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展演、研讨交流、互动体验和推介销售等系列活动,全面展现非遗保护事业在新时代的新作为,充分彰显我国非遗系统性保护先进理念、生动实践和优秀成果。


一是推动交流互鉴,彰显履约实践的中国智慧。非遗成都论坛持续巩固和扩大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达成共识、形成成果文件。天府大巡游、国际手工艺展等国际性展演展示展销活动全面释放非遗节的国际影响力,继大运会非遗热之后,四川非遗将再次迈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坚实步伐。


二是弘扬时代价值,探索系统性保护中国路径。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传统医药大会等活动将展示非遗在连接现代生活中绽放出的迷人光彩。非遗节重庆分会场、巴蜀非遗美食周等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有效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


三是扩大成果共享,呈现多彩非遗万千气象。40支极具特色的国内外传统表演队伍,将走上成都街头,呈现不一样的五洲风情。遍布全省的非遗体验基地将广泛开展社区实践活动,着力将成都国际非遗节打造成为人民的盛会,创新表达四川现代化建设的万千气象。


四是推动创新转化,激发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将首次举办以非遗品牌相关知识产权交易为主要内容的IP授权展,搭建非遗创新转化平台,大力推进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利用。以云上非遗节、非遗市集等活动促进文旅消费、激发传承发展活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介绍了本届非遗成都论坛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布20周年所做的具体安排。



微信图片_20230922162239.jpg

王福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致力文化遗产保护,通过缔约与履约,建立共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及2005年《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相互衔接,形成了具有内在关联的体系。而这种内在关联的核心要素就是文化即遗产中以专门方式予以承继并传递的部分。UNESCO通过“世界遗产”将文化的代表性意涵逐渐拓展至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OUV)从历史、艺术、科学、审美等多个维度进行阐释与解读。


中国作为第一批加入公约的缔约国,始终以《公约》精神积极推动本国非遗保护事业发展,探索并创造了诸多非遗保护的中国模式与中国经验。在履约过程中,中国积极推进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建构了非遗保护的四级体系,对非遗的理念和《公约》内容的认知亦不断深化,非遗由实践探索逐步向学科建设转向……非遗在中国已演化为一种理念,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成都非遗节已成功举办七届,学术论坛也成为品牌,先后发布了成都宣言与成都共识等,在国际国内产生了较好影响。今年适逢《公约》通过20周年,论坛将以“中国非遗履约实践二十年回顾与探索”为主题,系统梳理和研讨20年来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包括政府层面对中国非遗履约的实践探索;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进行解读;邀请法学专家就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建构等展开学术探讨;此外,还将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分享相关缔约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优秀案例。 


配合论坛主题的分论坛还策划了黄河文化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板块,进一步推进系统性保护理念。此外,论坛还将就我国非遗领域首个文化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进行座谈,围绕原则理念、内容结构、重要意义、宣教应用等各个维度进行专业解读,并研讨未来非遗标准体系建构等话题,进一步探索履约实践的新方法和新路径。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志勇介绍国际非遗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面的具体举措。


微信图片_20230922162102.jpg

陈志勇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战略任务。成都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中国式现代化在成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万千气象。

在非遗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加强非遗场景建设。认定了非遗项目体验基地、非遗研学实践基地等7类140个非遗特色场景名录;推出了锦绣之旅等10条“非遗之旅”线路。初步建成了锦绣工场、文殊坊、东门市井、锦里四大“非遗街区”,以及道明竹艺村、蒲江明月村等14个“非遗特色文创产业集聚区”。

二是建设非遗示范社区。自2020年以来,我们连续开展“非遗在社区”活动,认定了一批示范社区,着力推进非遗社会化传承。

三是实施非遗品牌传播。打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成都非遗主场活动、“畅游成都·体验非遗”和“一起向未来——非遗少年行”三大非遗传播活动品牌。同时结合传统节日,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培育武侯祠大庙会、端午龙舟会、客家水龙节等十大民俗活动品牌。

成都将继续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蜀风雅韵、中国气派、别样精彩”的世界文化名城。


图片: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责编 / 排版:杜丽丽

审核:周奇

终审:王福州


信息转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