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洞经古乐(即洞经音乐)起源于南宋乾道年间梓潼县七曲山文昌祖庭——大庙,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最初不叫洞经古乐或洞经音乐,而叫檀炽钧音。
文昌帝乡梓潼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公元前285年置县。
七曲山为剑门山脉之余脉,地理坐标北纬31°41′51″,东经105°11′34″,主峰海拨861.5m。因“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而得名。七曲山大庙既是文昌宫观之祖庭,又是文昌文化的发祥地。
文昌古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和艺术两个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昌洞经古乐走出庙堂、走出梓潼,步入世俗,不断吸收各地、各民族的音乐营养,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度传承活动评估情况的通报
(10/23)重磅丨文化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公布
(08/08)“四川评书”非遗传习基地在安州区秀水镇授牌
(07/14)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
(05/10)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召开2023年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培训会
(04/25)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指示 | 四川: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 增强巴蜀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
(04/25)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04/11)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
(02/23)新华文摘丨王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理论内核与实践路向
(02/17)